陈志宏:涵养教育家精神  争做时代大先生

时间:2024-09-13浏览:46设置

秋风有信,美好相约。时维九月,硕果满枝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: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加快建设教育强国。

今年,教师节前夕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《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》,文件提出经过35年努力,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,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,教师立德修身、敬业立学、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,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。

99日至10日,全国教育大会在京召开,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。这是时隔6年召开的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。总书记强调,“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,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。”“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。

教育是国之大计,党之大计,具有基础性、先导性、全局性地位和作用。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强调教师的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育人智慧、躬耕态度、仁爱之心以及弘道追求,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教育家精神的基本内涵。

作为一名从教28年的老教师,对弘扬教育家精神,深感责任重大,使命光荣。践行、弘扬教育家精神,应该做到以下几点.

一、加强人格修养,塑造高尚人格

作为一名教师,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将高尚的品格保持到底,惟有如此,面对学生,面对教学日常,所做的一切才有意义。

 “身正为师,行为世范”,教师生存的意义就在高尚的人格。塑造高尚人格,在任何环境中,都不会失去自我,能保持人性高度和人格的美。加强人格修养,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是教育者天然应该具备的品格。
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教育的使命几乎等同于道德的使命。《礼记·学记》说:“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”“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”。由此不难发现,教育的地位等同于道德教化,与国家治理和匡正民风同等重要。

作为一名教师,是要保持善良的本性。善良,内心世界才会宽广;高尚,才会感觉到生活的美好。与人为善,与学生为友,“启智润心、因材施教”。

要争当时代的“大先生”,把高尚人格作为一种自觉追求和行为准则。

二、诚恳厚道讲信义,善意包容有耐心

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聂荣臻元帅说:“对人要诚恳厚道讲信义。”

作为一名教师,面对学生,更应如此。

古人云:“师之大者,为使其徒尽其所能。”教师应以教授学生做人为己任,先正其身,严谨而为之。信乃做人之本,人无信不立,业无信不兴。诚信是为人处世事的基本原则,也是教书育人的根基

善意包容,给予最大的爱与耐心是教师高尚人格的一部分,展示了教育者的人格魅力,努力打开学生顿悟之门,启迪学生不断努力,提高自身修养健康成长。

 “爱的力量是无穷的”。教师对学生的严格之爱能让“良药”不再苦口,“忠言”不再逆耳。师爱如无声的春雨,让学生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温暖,在不知不觉中润泽心灵,实现爱的迁移。要时刻充满理性的精神和激情的力量,对学生表现出诲人不倦的耐心,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,以及面对成长困境时的勇气,激励学生正确对待生命、学习与成长。

三、忠诚教育事业,拥抱教育变革

教育从来都是在困境中前行,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,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,,用一种虔诚的态度不放弃对完美教育的追求,保持一种“虽不能及,心向往之”的坚定。

始终坚持为党育人的初心、为国育才的立场,在教育的事业中表现出忘我的精神,在学校发展和教育变革中表现出甘为人梯、我将无我、舍我其谁的境界,把教育作为一项终生追求的事业,全身心投入。

目前,学校面临着挑战和转型,是保守传统,还是锐意创新,直接考验我们的职业定力和创新能力。站好高职教育最后一班岗,做好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,把自己变为全民终身教育的积极推进者和改革者。转变以书本知识学习、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育模式,积极拥抱教育变革,保持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信心,敢于接受质疑、嘲讽,直至取得理解和认同,为做好我省开放教育的“下半篇文章”“下半场动作”而不懈奋斗。

建设教育强国,教师是筑梦人、主力军。今后,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,树立胸怀天下、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,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,牢固树立“躬耕教坛、强国有我”的志向与抱负,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,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今生为师,何其有幸!




返回原图
/